“十四五”時期,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牟定縣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牟定實際,瞄準前沿、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培育壯大,打造生態、集群發展的舉措,苦干實干,狠抓落實,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正視牟定現代產業體系癥結
幾年來,牟定縣經濟快速發展。但受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傳統的產業體系對牟定經濟發展制約性越來越明顯。
(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牟定縣提高產業結構新層次的需要。牟定縣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能有效提高三次產業的發展質量,形成高效農業和高端服務業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牟定縣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需要。一方面,牟定縣舊有的產業發展方式和路徑已經不再適應新的發展環境,要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取決于新的產業發展方式和路徑。另一方面,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恰恰針對牟定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產品創新、市場開拓和資本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從三次產業內部和產業區域布局這方面入手,提升牟定在產業價值鏈中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的位置,提高產業的競爭力。這表明,牟定產業發展應該更加關注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新興領域,通過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來消除要素稟賦缺乏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前,牟定正處于推進產業體系從低級到高級,從結構存在偏差到基本合理的不斷升級的重要時期,關鍵在于如何弄清三次產業的升級路徑,推動產業結構整體升級。
二、筑牢牟定現代產業體系新路
(一)聚焦重點發展突破。必須抓好三堅決。堅決淘汰落后動能,深入推動智慧化工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促進重點產業的大調整大優化大布局。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主攻方向,積極培育技改服務隊伍,持續開展技改供需對接,爭取上級支持力度,深入實施各項技改,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持續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集中打造高端農業、高端工業、現代產業等具備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二)聚焦農業基礎建設。一是大力加強水利建設。圍繞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環境治理“三大體系”建設,加快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險水庫加固,邊遠山區三面光溝渠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農業,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按照“區域化布局、規?;_發、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以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為主攻方向,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集中培植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水平。三是搞好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要抓好現有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建設的同時,有組織、有計劃地興建一批集產品檢驗、分級、包裝、貯藏、批發、加工、運銷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農產品市場。四是要積極培育農村土地、資金、技術和農用生產資料市場,促進生產要素在地區間的流動。五是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堅持“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服務美麗鄉村”的戰略,大力提高牟定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六是要積極建設農村信息網絡,搞好規劃,為農民獲取市場信息提供條件。
(三)聚焦經濟結構調整。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已進入新的階段,要把調整的重點從適應性調整向戰略性調整轉變,根據牟定縣的區位優勢,培植一批主導和特色產業。一是加快農業區域結構調整,大力提高特色優勢產業的比重。要充分發揮各鄉鎮的區域比較優勢和傳統特色優勢,建設跨區域的規模專業生產基地,重點抓好烤煙、糧油、生豬、牛羊、花椒、水果、茶葉、水產、蔬菜等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一批產業帶和專業生產區域。二是加快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大力提高林牧漁業的比重。種植業內部,進一步穩定糧食面積,提高復種指數,擴大經濟作物面積,使糧經作物面積比例進一步優化。要大力發展林牧漁業,繼續抓好林業生態建設,林業重點工程和林業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畜牧和水產業,提高食草畜禽和特色水產品養殖的比重。三是加快農業品質結構調整,大力提高優質高效農產品的比重。使農作物優質產品的比重達到90%以上。
(四)聚焦提升產業鏈條。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須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一是優化提升產業鏈。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農業、高端工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全面推行“鏈長制”,精準繪制“1張圖”+“多張清單”,找準產業鏈中的優勢潛力和短板弱項,加強縣內縣外對接合作,精準招引、實施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分行業打造一批規模大、技術強、品牌響的“領航”企業,培育一批“冠軍”企業,促進產業鏈、大中小企業緊密配套、協同發展,有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二是構建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產業化采取龍頭企業帶基地、聯農戶的形式,著眼于貿工農科教服一體化決策、一體化管理,實行品牌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特色化、區域化、基地化布局,企業化、集約化、規?;洜I,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龍頭企業帶基地、聯農戶的經營體制,實際上就是“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體制。這種經營體制是已經實踐證明符合牟定縣情的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落實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建設美麗鄉村、鄉村振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三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城鄉統籌與產業統籌結合,引導龍頭企業正確處理與基地和農戶間的利益關系,積極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機制,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帶動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五)聚焦培育龍頭企業。牟定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縣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低。因此,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牟定縣要把培植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突破口來抓。一是在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載體建設,提升技術創新水平。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共同體,培育科技成果產業化經紀人隊伍,聚焦“卡脖子”領域強力攻關,構建順暢高效的創新成果轉化體系。動態梳理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通過競爭立項、組閣揭榜等方式,組織實施一批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各類資本投資興辦龍頭企業。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引進外資、工商資本和民資來牟定縣興辦或改造嫁接龍頭加工企業,不斷提升牟定縣龍頭企業的層次和規模。三是創新運行機制,增強龍頭企業發展活力。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鼓勵龍頭企業打破地區和行業界限,整合生產要素,組建成大型龍頭企業。要主動與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跨國公司攀親,甘當配角。四是加大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資金、稅收、用地等方面予以傾斜,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客商投資興辦龍頭企業。五是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要吸取美國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曾經有相當多的大公司大企業試圖經營大規模農場,最終相繼以失敗告終的教訓。不論是世界農業發展的規律,還是我縣農業發展的實踐都已證明,家庭經營是最適合農業特點的生產經營形式,也是保護農民基本權益的有效形式。龍頭企業主要應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可以搞一定數量的新品種、新技術示范,而不必去租賃大面積的土地直接經營。要注意保護農民的土地權利,讓農民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有助于防止無地農民集中城市,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
(六)聚焦外向新型農業。入世后農業的競爭,已不單純是國內市場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國際市場的競爭。一是要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從農產品的基地建設,到加工、包裝等全過程實行標準化管理,使我們的最終產品能與國際大市場接軌。二是要吸收外地資本、技術和設備,武裝牟定農業,提升牟定農業的檔次和水平,要逐步建立農業外向型開發區。三是要加大農產品創牌力度,提高產品質量。農產品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質量的競爭、品牌的競爭。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爭創更多的國家級、省級農副產品名牌。四是要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抓住國外大型超市集團紛紛搶攤國內市場的機遇,積極尋求農副產品銷售合作,進而打進國際市場。
(七)聚焦集約經營轉型。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沒有農業管理的科學化、農業經營的集約化,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發展的現代化。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農戶分散經營狀態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要求,要注意抓好兩個層次:一方面是,加強農戶層次的經營管理,提高種養科技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擴大農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加強貿工農一體化管理,逐步形成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基礎工作相配套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和管理運行機制。從我縣實際看,推進農業的集約化經營,關鍵在于圍繞加快農業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大力引進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主要是推廣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保鮮儲運包裝技術、以節水灌溉為重點的降耗增效技術和生態農業技術。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實施和完善“農業科技特派員工程”,探索創新能夠促進先進農業技術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的有效機制,加快農業科技由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使農業發展真正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八)聚焦民營經濟推進。民營企業是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穩增長的主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具有舉足輕重、事關全局的重要作用。要完善民營企業公共服務功能,搭建民營企業訴求平臺,積極紓解民營企業發展難題。要實施產業項目與資金對接行動,舉辦“牟定產業、資本對接大會”,有效引入各類資本輸血實體經濟。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擴大應急轉貸資金規模,有效化解民營企業資金壓力。要深入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強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九)聚焦農業科技開發。農業要實現現代化,首先要實現科技化。要瞄準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主動與國內外農業科研院所掛鉤協作,大力引進開發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材料,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改造、提高傳統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升級,要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品,加強關鍵性、重點性技術研究,加快技術的組裝、集成和配套,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把園區建成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基地、結構調整的帶動基地和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要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穩定和充實農技人才隊伍,努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要全面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質量。要加強新型農機具的推廣,提高農機綜合作業水平。
(十)聚焦培育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抓緊培養具有現代科技文化素質的新型農民。農民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沒有高素質的農民,就不可能發展現代農業。因而,各級一定要把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加大各類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農民技能提升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鄉村公益型崗位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政府出資、社會培訓、農民自主選擇的技能培訓機制,力爭使所有適齡農民掌握1-2項專業技能。特別要抓好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的重點培訓,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和示范引導,帶動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要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部門、科學技術協會和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的作用,加快農業科學技術進村入戶步伐。要制定鼓勵城市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興辦專業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領辦民營經濟項目的優惠政策,靠人才向農村的合理流動,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鄉村振興提供根本動力。
(十一)聚焦智能平臺體系。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高水平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深化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等領域試點示范,打造和推廣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筆者建議加快組建牟定未來網絡研究院,深化牟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積極爭取高科技部門支持,推動高端軟件等領域創新突破,打造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信創等數字產業集群,拓展數字產業發展空間,壯大數字經濟規模。
(十二)聚焦農村勞力轉移。人多地少是牟定的基本縣情,如果讓全縣農村勞動力守在目前現有的耕地上,農民根本難以致富,更談不上農業現代化。因此,要想致富農民,首先必須減少農民,將大批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出去。一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龍頭加工企業,加快小城鎮和鄉村振興建設步伐,積極轉移農村勞動力,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二要有組織地推進農村勞動力向大中城市轉移。在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的基礎上,有組織地向經濟發達地區轉移一批勞動力,要積極向國外、境外輸送勞力。三要通過大力發展養殖業、發展高效立體種植業,在農業內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剩余勞動力。通過轉移農村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十三)聚焦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改革是內在動力,開放是外源動力。只有下大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靠改革啟動內力,靠開放借助外力,形成強大合力,才能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在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基本方向,大力扶持和培育各種類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專業服務公司;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通過對流出方和流入方進行補助的方式,引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積極支持各種類型的農村經營主體,通過市場化運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多形式、多樣化、系列化服務;加快用現代組織形式和流通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流通網絡步伐,大力推行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推廣“超市加基地”經營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努力搞好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完善農村生產關系,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圍繞發展開放型農業,一方面,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搞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吸引外地和城市生產要素向農村集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外合作,加速農業市場主體的成長發育,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另一方面,要面向國際市場需求,著力打造牟定生態農產品品牌,高起點發展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肉食、蔬菜、腐乳等加工產品生產基地,全方位開拓國際市場,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促進牟定縣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作者簡介:李振華,1963年12月26日生,男,彝族,黨員,大學,西南林學院畢業,云南省牟定縣人,參加工作至今:工作嚴謹,興趣廣泛,博覽群書,謙虛自信。善于研究基層黨建,勤于研究“三農”工作,樂于研究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