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給每一個員工贈送了一本《創新的方向》的書,讀了幾個章節,書中對未來世界架構,經濟社會敘述、描繪,既抽象又具體,但不是簡單的神秘預言,更不是占星術,胡扯。書中強調“創新”的方向,對人機結合,人工智能,智慧未來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預判,驚嘆到自己,感受良多。
創新是一個大課題,世上能真正創新者不多,能夠發明創造者更是鳳毛麟角,縱觀古今中外,熠熠生輝,萬古流芳的創新發明者屈指可數,腦海中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浮現的都能數得過來,他們取得的成功,何止成功應該是巨大成就!怎么贊譽都不為過,稱“天才”“一代天驕”“天之驕子”“天賦異稟”的褒譽實至名歸,在天才們的傳記中,后人評判下,得出天才是興趣愛好使然、好奇心作祟,外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和努力,天才意味著創新能力出類拔萃,而天才們留給世人的忠告,“創新”更多是考慮多一種解決問題方法并付之行動無意中獲得的驚喜。做好的自己,就是創新。
從這個角度出發,把某一件事辦好,考慮多個解決方案,行動起來,我們人人都是創新者、人人都是創造者,講實誠一點,我們多半只是企業一群普通職工,在發明創造上是不求多少奢望,頂多只是小改小革,但是,擁抱創新精神,把創新當作一種追求,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境界還是可行的,創新就是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別人茍且隨便時自己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操守,就要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相信無論人才需求如何變化,是否具有追求創新的精神始終是企業和單位用人的一個重要標準。
記得昆明理工大學潘教授,曾經給我們上過一堂工商管理《領導學》的精彩課程,告誡我們:“創新不是追求卓越和完美。因為卓越和完美你會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認為了不起,進而你被削弱,而創新卻是一個盡其所能去做到更佳的、不斷前進的目標”。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取得更佳,不斷地打破個人記錄,提高過去取得的成績,從而讓自己變得堅不可摧。
“創新很昂貴,你必須付全價;創新很昂貴,但回報豐厚;創新是真理,真理是不會被否定的。你可以把創新推倒,掩蓋創新,忽視創新,但無論你做什么,它總能脫穎而出上升到頂部,這就是精華法則——最優秀的將上升到金字塔頂部”。這是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的一段話,想起來還有心馳神往的沖動。各行業的翹楚,優秀的企業家無一不是這樣一步一步奮斗出來,公司里上至總經理下至班組長的崗位,都是值得年輕員工們敬重的、追尋的。因為,能在這些崗位上多半是把創新奉為信念的人,而不是照搬照例,他們有意無意中秉承了多找一個方法,再想一個辦法的做事原則,付諸實踐,努力爭取、奮斗得來,所以他們的職位薪水才高出一截,人崗對應,得償所愿,實現個人追求。
追求創新的人對工作有一種非做不可的使命感,并為之孜孜不倦、樂此不疲。他們在別人都放棄時仍堅持不懈。在所有人都認定事不可為時仍殫精竭慮。他們不僅恪盡職守,還深入內在,尋求更多的東西。當一般人放棄的時候,他們找尋下一個方法、方案。找到方法、方案后,他們想的是優化,向更高、更快、更強邁進;他們總是在找尋如何自我改進的訣竅,以及行不通的困因,他們永遠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行為、舉止、態度和人格;他們總是迫切探求個究竟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總是希望更有活力,更有行動力。但愿公司上下這樣的人越來越多,追求創新,拒絕平庸。
作為企業的一員,能堅持做事細心、嚴謹、有責任心,做人堅持原則,不隨波逐流,不為蠅頭小利所惑,“言必行,行必果”。生活中重秩序,講文明,遵紀守法,甚至小到起居有節、衣冠整潔、舉止得體,對崗位永遠心存敬仰、敬重,就是對崗位工作的另一種創新,這樣的人擁有一份找尋解決問題認真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態度就是創新的沃土,只要土壤中養分源源不斷,說不準哪天就長出了創新的樹苗。